- 积分
- 363
- 注册时间
- 2010-2-9
- 最后登录
- 2016-3-27
- 在线时间
- 25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 | 无聊 2016-2-21 21:44 |
---|
签到天数: 17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水晶金字塔
- 积分
- 363
- UID
- 515
元宝- 1254 个
金币- 232 枚
热度- 128 ℃
魅力- 55 点
贡献值- 73 点
玫瑰- 0 朵
|
楼主 |
发表于 2010-3-14 11: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51 "A Is for Alibi", Sue Grafton. 7 u" j9 ~4 h6 o
《他不在现场》 【美】苏·格拉夫顿 作家出版社
3 M* q. H# q3 g' p$ b硬汉派侦探大多斗智还要斗力,所以这个行当里会出现女子的身影就格外引人注目了。苏格拉夫顿(Sue Grafton)和莎拉帕勒斯基(Sara Paretsky)就是女性硬汉派侦探小说的代表作家。看完作家出版社的一套格拉夫顿文集后,我承认这套小说的冷硬风格十足,侦探角色也的确独具特色,但书中却少了一种看透世事的沧桑之感,看来我私心里还是更喜欢看到粗野的山姆史佩德和菲利普马洛。, X+ O* R3 d: ~. e' s4 J
1 d. k @& t, J! T$ W6 i
52 "The First Deadly Sin", Lawrence Sanders.
- t8 k/ o- z U7 Y n: A. a
" Q4 M- Q7 _+ M4 a4 m- v53 "A Thief of Time", Tony Hillerman. 4 Q7 g0 S# N/ H8 I, [, e! Z
+ E' o6 y! \# E54 "In Cold Blood", Truman Capote. " m. t( z) J5 F9 c! I" ]
《蓄谋:一件复杂凶杀案及其真实原因》 【美】杜鲁门·卡波特 江西人民出版社
* p+ o: t: h7 @+ A% v y5 l非虚构小说(亦称新新闻作品)的开山之作,榜单中收录的又一本文学名著。《冷血》是一部报告文学般的小说,卡波特以写新闻报道的严肃态度,加上小说家敏锐犀利的心理洞察和想象力,记录了一桩多重谋杀案及其严重后果,资料详实,观点鲜明,作家叙事不急不缓,娓娓道来,是散文体的笔法。但对一个推理小说读者来说,这本书中并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诡计或出乎意料的凶手,也没有什么奇峰突起的情节设计,略显枯燥沉闷。
) x7 N2 O, p' F4 i3 k9 _
0 B$ F3 ?. j3 ~55 "Rogue Male", Geoffrey Household.
8 i/ Z8 j$ c) w( Y, w( b1 o" ^
8 z" s2 F: ]8 u* a. \0 {56 "Murder Must Advertise", Dorothy L. Sayers. ! r8 D* A4 e$ _& q$ P3 F
: a, E4 v- \& V! u3 [3 Q2 P57 "The Innocence of Father Brown", G. K. Chesterton.
! l$ ~9 Y2 q6 |5 T, m. B《布朗神父探案集》 【英】切斯特顿 中央编译出版社
* m& w9 y" C) R布朗神父探案集是有史以来最为出色的短篇推理系列之一,切斯特顿异想天开的谜题设计和作品中透出的极强的人性洞察力,是这个系列盛名不坠的主要原因。《布朗神父的无辜》中收入了许多不可能犯罪,对后世的约翰狄克森卡等作家影响至深。作家切斯特顿是一个“凡是太阳底下的事都可入文”的博学作家,如果读者想读读他侦探小说之外的文字,可以试试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切斯特顿散文选》一书,其中处处流露出切斯特顿不同流俗的前卫观点和幽默感,和他在布朗神父系列中摆出的卫道士姿态判若两人,十分有趣。另外此书还收入了两篇切斯特顿为侦探小说辩护的文章。
+ q1 Z9 i6 R2 E$ q! ?
1 o8 ?: T' u% l. R3 k6 N4 ^6 G58 "Smiley's People", John le Carr. + ~, l! ?/ f, S! w9 n1 [
( n0 @2 C5 J& d/ L0 Z; ^3 N) f59 "The Lady in the Lake", Raymond Chandler. 2 }1 H# j+ U0 M
《湖底女人》 【美】雷蒙德·钱德勒 群众出版社
$ F8 e6 F6 z- ^, \: X这是榜单中收入的第四部钱德勒小说。本书中马洛招牌式的讥讽和幽默仍随处可见,他还渐渐开始变得像个古典神探。《湖中女子》的确是钱德勒所有作品中本格味道最浓的一本,包含了一个绝对本格式的诡计:无头尸体。书中还塑造了一个随和怡人的老警察形象,在漆黑一片的硬派小说中实属仅见。
" x, ~2 e M0 H2 G5 Z, }6 p; p/ y1 p1 \
60 "To Kill a Mockingbird", Harper Lee.
8 ?3 L! ~ H, \: o9 ^" c/ f1 a0 p7 G2 C5 |7 _; @
61 "Our Man in Havanna", Graham Greene. 5 H4 N; T0 I+ o( M5 K0 x+ s0 u
《我们在哈瓦那的人》 【英】格雷厄姆·格林 辽宁人民出版社
+ X% K% M) x7 J( k5 Q$ S 让人从头笑到尾的一部间谍小说,格林式的幽默大放送作品。这本书的矛头直指007式不食人间烟火的间谍,以嘲讽的笔调讲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故事:一个身不由己的小人物无意间被卷入国家政权之间的争斗风丨波,结果竟然靠弥天大谎在两国之间无往不利,玩弄阴险狡诈的政客于鼓掌之上。入木三分的讥讽彻底解构了以往具有传奇色彩的间谍小说,是间谍小说中翻新出奇的作品。
. N" C) d" ]2 r3 |, w6 W9 E& Q8 ]# J4 K I; X# f' ^# f
62 "The Mystery of Edwin Drood", Charles Dickens.
; F: `) R0 D. r( Q; T《德鲁德疑案》 【英】查尔斯·狄更斯 上海译文出版社& y, q& c [# W/ }& e
本书是狄更斯的遗作,据说是他为挑战女婿威尔基柯林斯的《月光宝石》而写出的侦探小说,可惜作品还没完成一代文豪就撒手人寰。虽然是采用了侦探小说的结构写成的作品,这本书依然有着狄更斯式的幽默,有狄更斯式的社会批评,当然也少不了狄更斯式的说教。由于本书未完成,所以作品中凶手的真正身份也就成了千古之谜。从这部作品发表的那一天起,欧美就不断有人发表论文来揣测狄更斯心目中的真凶,想给作品续上一个完美的结局。可惜斯人已逝,最后的答案已随狄更斯长埋地下了。1 S, g, [1 `, G' s* a; E
9 f3 Y) x% Y/ y7 W
63 "Wobble to Death", Peter Lovesey. 9 F5 S( V% @. ]$ M
' l3 B6 y7 Z% {7 {+ y! ~& N' t7 N
64 "Ashenden", W. Somerset Maugham.
6 N( e: k8 g* j, _7 J4 K/ e《英国间谍阿兴登》 【英】萨莫斯特·毛姆 作家出版社
: J/ Y: V' B5 M' F 由六部各自独立的小故事组成的长篇小说。这部小说的情节平平淡淡,没有什么激烈的戏剧性冲突,也没有什么间谍之间的勾心斗角或相互离间之类的斗智,始终保持着舒缓淡雅的叙事节奏,散文化笔法随处可见,被誉为毛姆“最优雅”的一部小说。唯一可惜的是它不会适合一个侦探小说迷的阅读口味。0 k2 v1 ^0 l& t5 r
' x; g, k p! \+ x# |% |
65 "The Seven Percent Solution", Nicholas Meyer. - ?9 H2 \' |4 E5 Z0 m* T! n
+ _8 q: a! l# ~6 |
66 "The Doorbell Rang", Rex Stout. ! c6 C' u. z- U) Y2 R
" |1 [+ [1 @7 K
67 "Stick", Elmore Leonard. * u9 }; M$ |4 T+ S, g
3 D; J; h, B0 Y2 G68 "The Little Drummer Girl", John le Carr. % ^6 A5 C5 `8 k0 m. R! q7 z8 g
2 `# `) D# @ H4 ^, x6 { A69 "Brighton Rock", Graham Greene. & \# Y* ?, X5 h7 O0 @ ?" J {
《布莱顿硬糖》 【美】格雷厄姆·格林 译林出版社# z. X" I4 x2 y
格林的一部具有多种解读可能性的犯罪小说。书中的罪犯不像罪犯,他是个未成年、心智尚未成熟却又泯灭人性的小孩;侦探不像侦探,她是个放荡不羁的大丨乳奶娘;爱情不像爱情,在愁云惨雾之中不平等的情感利益相互纠葛,看得读者悒郁不已。光怪陆离的各色人性显示出了格林最本质深刻的洞察力。
, w: K! j$ f2 B+ K$ P: K% C9 f, m) Y" }$ p' M
70 "Dracula", Bram Stoker.
$ L) u2 ~9 x, b% v5 q d1 f
; {& p# u; d* j- o8 m9 Q- [5 | m71 "The Talented Mr. Ripley", Patricia Highsmith.
! `4 K0 K+ S& a4 ~+ C$ |& f9 S3 `《聪明的瑞普利先生》 【美】帕翠丽亚·海史密斯 四川文艺出版社$ z7 H& X) l& q. O0 g& s0 m
海史密斯又一部镇住文坛“正义之士”的推理小说。作品给了杀人凶手一个完美的结局,心中黑暗一面早被作者掀起的读者是长吁了一口气,但坐镇文坛的批评家们可不卖帐了。由于几个一意孤行的批评家的阻扰,这本书落选当年的爱伦坡奖。对当时的推理界而言,我们只能说这是一部提前诞生的作品。
" a: w/ O% k& C. u% b5 N1 t* V+ v$ u
72 "The Moving Toyshop", Edmund Crispin. 5 k' z1 ]4 T, y1 l6 P, r; _2 D( S
: C1 V r+ ]$ A4 k: h+ U
73 "A Time to Kill", John Grisham.
. B. ]- j; b* w. u5 `0 J《杀戮时刻》 【美】约翰·格里森姆 译林出版社
1 S* v0 w1 z' i7 R. c8 w, p 美国当红炸子鸡格里森姆初露锋芒的处女作,抨击的是美国心头一个永远的痛:种族歧视。一个黑人杀死了两个强奸自己女儿的白人,这件事在当地掀起轩然大丨波,一个毛头律师接下了为这个黑人辩护的任务。在社会舆论和其它种种困扰的强大压力下,他能否打赢这场硬仗?作品的亮点正在于法庭内外小律师和看不见的对手的攻防对峙。考虑到格里森姆本人是律师出身,写出法庭上的精彩辩论自然是驾轻就熟。本书曾被搬上银幕,由萨缪尔·杰克逊出演那个为女报仇的伟大父亲。
) n e9 I3 b8 M! P2 M. l
$ S% h. D: Y* i/ `2 c( V% i74 "Last Seen Wearing", Hillary Waugh.
1 Y2 r9 o% a- r
: H% \1 k2 X6 W9 } K2 G5 q' B) g75 "Little Caesar", W. R. Burnet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