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关闭
×
本帖最后由 蓝莓兔子 于 2016-1-14 16:08 编辑 - U" l; r5 B# f# @. B
# O9 z: ]4 H5 [2 s( e
《黑曜馆事件》书评:暗黑系推理童话 文/蓝莓兔子 9 G$ A P4 _* D% G
" n% w# {: m0 h9 b* J( ^: J
一个营救白雪公主的浪漫童话,一次跨越二十年的血腥屠戮,天才罪犯和天才侦探的智商对决,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犯罪与不可能侦破的现场,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真相?而涂满红色油漆的密室之中展开的谋杀,又暗含着怎样的诡计?
* [1 K& H) s" U! X4 S" o4 l/ H ^' P) O
如果从故事的精彩程度划分,时晨的《黑曜馆事件》显然属于可以充分调动起读者情绪的那类故事。将极具幻想主义的暗黑童话和惊悚恐怖的血腥杀戮结合起来,通过逻辑推理建立二者之间的潜在联系,这种映射本身就是精彩之极的。而时晨作为本土推理小说中的奎因代言人,能够构思出这样的推理故事,其丰富的想象力和非凡的创造力自是不容小觑。% L+ Y5 i U& c
7 u# i7 s, J4 W' q7 X G" u9 W
在《黑曜馆事件》中,隐隐能看出一些经典推理小说的影子。比如阿加莎 克里斯蒂《无人生还》中的“孤岛模式”连环谋杀、岛田庄司《螺丝人》中童话与现实的结合,以及埃勒里 奎因式的精彩逻辑推理和死亡遗言的应用。然而,它并不是经典推理的简单复制,而是在借鉴经典推理小说写作方式的基础上,经由作者的想象与演绎,实现了本土推理的突破和延伸。
% N; j$ Q. `/ Z' C; e# t) W
$ V1 F! ~5 o8 c有人说“悬疑小说是成年人的童话”。在我看来,推理小说的功能除了满足人们对解谜的热爱以外,更是一种具有一定社会责任的成人童话。它帮助人们建立基本的善恶观,从他人的故事和结局中折射因果与是非。不管罪犯使用了怎样的诡计,最终都需要一个比他更聪明的侦探去识破这种诡计,并对其实施相应的惩罚。因此,对于信奉“谋杀是一种艺术”的推理小说家们而言,构建不可能完成犯罪的现场和侦破不可能侦破的案件同样重要。故而时晨在这本书中设置了狂妄、自信的逻辑与数学天才陈爝这一角色与凶手对决,也从侧面暗示了案件的诡计和推理均需依靠数学知识完成。7 T4 ]6 S$ X( B0 ~8 X0 g
* k% a+ T/ ^. ]' M' A% Y这本书的核心诡计在于两个不同密室中发生的蹊跷案件:20年前古永辉的房间被涂成红色,并在一间密室中神秘消失,出现在5公里以外的雪地上;20年后儿子古阳又在另一间红色密室中意外死亡。不同诡计的密室,同样疯狂的杀戮,将古堡中的气氛推向不可预知的惊悚之中。
0 H1 X) y: v4 X9 ^/ N" Q
% t# `) f' o5 X& w2 a然而这本书最精彩的部分并不是诡计,而是陈爝从古老童话中演绎而来的逻辑推理。古永辉作为一个失去记忆的精神病患者,其思想势必混乱不堪,停留在他脑海中的只有一些惊悚又琐碎的片段,他将这些碎片和线索暗藏于童话中,等待被人发现。囿于时间的流逝和证据的缺乏,陈爝的推理不同于奎因式的严密和唯一,而是采用了更富想象力的现场假设重构方式。当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遇上理性缜密的逻辑推演时,其所激发的火花势必令人赞叹不已。尽管陈爝对于20年前真相的推理答案并非唯一,但对于一道别人眼中不可能破解的谜题而言,哪怕是仅仅提供一种思路和可能性,也是不可忽视的贡献。更何况他找到了一个最接近真相的答案呢?7 b& E: S4 c+ z, `! P! s
5 p) y( H4 B* W1 Z+ F. \
在叙事方面,时晨使用了一些隐形的小叙诡。比如韩晋问XXX:“这事除了你,还有谁知道?”、陈爝将XXX捆绑起来再进行推理的行为,都是引导读者猜测他们是凶手的一种手段,也是作家和读者之间充满趣味的智力游戏。
; O8 r9 p. b; y: R. q' [8 A d. k; j! W+ O' c/ a
从人物和情感刻划而言,个人觉得作者对凶手的背景、身份及情感交待得简单了些,使得那份积聚20年的仇恨力量略显单薄。反倒是20年后凶手被自己的杀戮推向永恒忏悔的结局,仿若冥冥之中的黑暗诅咒,充满惩戒与悲怆的意味。此外,韩晋对祝丽欣的情感纠葛有些突兀和多余,跟情节发展没有太多关系。! j4 e, u0 H7 F7 K2 W8 ?7 I
9 i% d7 {2 o8 c9 }8 ^# W' h
不过瑕不掩瑜,对于本格推理而言,最重要毕竟还是诡计和推理过程。时晨为读者呈上的这则暗黑系成人童话推理故事,在社会派推理大放光彩、本格推理越来越难以突破的今天,算得上是一个惊喜,想必能满足不少古典本格推理爱好者的需求。
1 H$ [7 Z" F7 m3 u# z9 Z2 _1 o* K4 p. {6 Y( \9 }% ^
# W: O0 a+ m, K n2 T. h( w6 O7 S
——【以下部分涉及泄底,请全书阅读完毕后再观看】——
+ D% A; [+ V7 a3 [# _" B2 i( o' m9 _; ^/ Q' N: O0 M
以下是一些想和作者探讨或请教的问题。
* Y/ M4 Q5 V8 a6 F3 V* Y" _0 N1、P187,关于齐莉洛小玲死亡顺序的分析。 B: E5 o& ~1 r0 k* j
齐莉并不是一定见到过洛小玲的尸体。就算齐莉真的见到洛小玲的尸体,护手霜的味道是可以保留一段时间的,她的护手霜不见得是在见到尸体后才抹的。所以仅根据齐莉涂抹了玫瑰味儿的护手霜就判断她死于洛小玲之前,证据似乎还有些不足。1 ?+ O7 [ e: Q' I6 f4 q3 H6 Q
2、关于古阳密室案的解释,我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0 E2 Q& @' D$ d$ {
首先,事出偶然,对古阳的谋杀并不是凶手之前计划好的,因此,即使凶手平常擅用刀具,也不可能随身携带太长的刀,能随身携带的最多是水果刀。
9 @! h! X$ @: ~8 _2 Q3 }/ G. Q其次,在防盗链的范围内,凶手能看到和刺到的距离非常有限。赵守仁和郑学鸿在防盗链处做实验尚且不能成功,从更细小的空间实施谋杀的可能性其实更小。我做了实验,扣除门板厚度后,一把普通水果刀能刺入房间的长度只有3cm左右,再考虑古阳不可能紧贴在门轴上,所以要从门外刺死古阳的可能性几乎为0。
4 K7 J) l# M! ~. m7 n7 i1 j, L最后,书中分析古阳站在门后的原因是习惯性玩笑或恶作剧,这与他上防盗门链和答复过“我在这里”的行为是矛盾的。如果古阳有意要搞恶作剧。必然会取下防盗门链,在有人叫他时默不作声,等朋友进来后再突然跳出来吓他一跳。
5 U1 [7 Y( |% X, B0 p/ ] K$ E: [此外,古阳来黑曜馆的主要任务是破解父亲的冤案,在这样的悲伤凝重的氛围下,他不可能有心情去实施恶作剧。; } P. ?$ ?( ?8 B2 y2 R& S6 i
所以个人认为,这一密室事件的严谨性和可行性还有待商榷。
# w5 u7 ]" a0 S9 X" p3、关于赵国仁对20年前案件的叙述记录。
4 x0 o8 U: h8 {: @9 n: PP085,“第二个被杀的是……”应改为“第二个被发现的是……”。因为当时警方根本不知道五个人的死亡顺序。同样,P087中”第四个被杀的是……“也应改为”第四个被发现的是……“。0 n# C% F1 b" P2 E& |! P+ X- j& P( M
4、关于陶振坤死亡案,个人觉得凶手应该事先避开有气味的食物(这是他完全可以做得到的),而不是在沾染了气味后再来遮盖。
) G8 z' N n$ l: B6 g$ w w9 A
% h' o ^8 n+ [5 z& I, Z8 d7 ]! H7 o1 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