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积分
- 254
- 注册时间
- 2014-10-27
- 最后登录
- 2017-11-28
- 在线时间
- 163 小时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7-11-22 09:18 |
---|
签到天数: 775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铁杆推理迷
- 积分
- 254
- UID
- 37857
元宝- 3412 个
金币- 2953 枚
热度- 29 ℃
魅力- 29 点
贡献值- 26 点
玫瑰- 0 朵
|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关闭
×
本帖最后由 蓝莓兔子 于 2016-1-14 16:09 编辑
" u5 R- x* H |; y. H4 L$ n+ t$ C" s# z
5 N" A" }1 a2 v, m文/蓝莓兔子
/ o! n P# k4 k5 P9 h7 s这几年的本土悬疑推理小说中,《清明上河图密码1》算得上是一部重磅诚意之作。作者冶文彪自成一派,以千年古画为基础,以史料为素材的表现形式颇为新颖,而环环相扣的布局,引人入胜的故事更是令这本书在年初大放异彩,令一众读者心甘情愿地纷纷跳坑。
3 j4 L9 c# m' W, F- C* P! I- w# ]) Y/ J! `5 k& t! u2 ]8 Y
据作者介绍:“《清明上河图密码》共计六部,前五部分别以士、农、工、商、兵这五大北宋社会区域为主题,每部一个主题,相对独立,又彼此关联,“汴京五绝”各自领衔担纲一部,五部均以梅船为核心悬念,形成五大故事扇面,第六部为大结局,最终拼成一幅宋代社会全景图。小说的基础框架和核心事件都是历史事实,关键人物也是历史上有记载的真实人物,可从《宋史》等史料里查证,其他辅助人物则为虚构,目前真实人物约占八分之一。” , z" I8 @8 \1 X1 U' A" |4 L
; E' F: F, j) {0 e4 o; j# {如果说《清明上河图密码》第一部的重点在于展露文人间的阴谋与杀戮,那么第二部揭示的则是商人之间背信弃义的欺骗。
, X) B) e4 ~" S# ~; b6 s3 D
. c) _# X+ P4 n3 N" N4 K" X故事从上一部的刑事犯罪转至金融诈骗,在气氛烘托和悬念制造方面自然有些受限,但好在故事依然紧张精彩。飞钱案、绑架案从一开始就营造出诡异沉重的气氛,而猪奔、鱼竭、炭危、矾枯等一系列突发市场事件的接踵而至,更是以压城之势带来末日危机的紧迫感。不同于第一部中贯穿故事始终的缱绻柔情,本作籍由商人之间的争斗,探讨人与人之间的信用,北宋经济与政治的危机也初露端倪。9 J3 \1 G7 D( a
! ]9 V" W7 e% I1 B! f* `* X8 K靠诚信经营成为牙绝的冯赛,与靠投机取巧坑蒙拐骗发家的汪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虽然汪石在书中真正出场的机会不多,但他的阴谋却无处不在,串起了整个故事。商场如战场,虽无硝烟弥漫,但智慧与胆量、计谋与韬略之博弈,紧张程度也是毫不逊色。当冯赛身处危机时身边诸人的态度让人不由感慨人心难测。落井下石者有之,暗自窃喜者有之,始终如一者有之,不离不弃者也有之。风光无限时人人对你恭敬有加,但谁知道笑容背后藏着多少嫉恨与敌意?所以这一部归根到底讲的不再是情意,而是情义。只有在落魄之时依然陪伴左右,愿意伸出温暖援手的,才是真正的朋友,是情义的最好写照。8 f/ H8 X. |- Q
4 d! H& g8 s' N- i, n书中儒家与法家关于“信”的探讨,读来颇有哲理。“信”字说来简单,却终因世事难料,成为人们心中不可战胜的虚妄执念。正如周长清所言:“一纸契约,虽无法约束人心,却可以约束人们的行为。”“一个信字,如沙里淘金。无论信人还是被信,原本都极难得。你越想拥有,却越得不到。”因而,儒家思想适用于个人层面的思想修炼。而法家的精神,则更适合约束现实社会中的人类行为。
& f0 o# ^; M# W: H/ n% Y0 J& N& j" [. M+ H1 D, N* z0 W
这一部延续了第一部的写作手法,以飞钱案作为贯穿全局的主体案件,辅以一起绑架案和几起金融案件的交汇融合。区别是每起案件无法独立成篇,而是自始至终围绕飞钱案和绑架案缓缓展开,通过冯赛、冯实、邱迁、孙献四人抽丝剥茧的调查,用巨大的叙事拼图一片片拼凑出完整的剧情,还原事实真相。
9 D# k0 r5 @8 M$ W! C* f( L! ^' r8 ^* g8 m$ O. N
作者对于历史知识应是做足了功课。牙人、榷卖、钞引、抽解、博买……一系列介绍北宋商业行为的名词很是涨知识,而宋词与情节的自然糅合更添柔婉之美,为作品赋予厚重的历史与文化底蕴。阅读过程中总忍不住去对照清明上河图,看着那古朴细腻的画面,有一瞬间的恍惚,仿若跟随着作者的讲述缓缓走入了画中。
" {$ y2 k5 O9 e4 r. J+ j3 j细细想来,冶文彪的故事和张择端的画卷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e9 A( G' o. X2 D6 w" \
张择端是用画笔描绘生动的市井生活、流动的韵景。
9 k4 I0 p3 _" H" v4 T1 _冶文彪则用文字刻划丰富的众生百态、复杂的人性。
& B- [: z! T) D4 v9 y' j$ L+ I对人物的塑造与清明上河图一样,繁简得当,又个性鲜明。就这样庞大的故事而言,无论是宏观的架构还是对细节的勾勒都尽显功底。更重要的是,他们纷纷从画中鲜活起来,承载了更加丰盛的情感和欲念,拼合成一个惊天的阴谋和完整的故事。每个人都是书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如同一枚枚棋子,共同奔赴一个未知的结局。# @4 p9 B, A) C& `" |" R# z
* ? h" R8 L) e0 S4 A) v4 U6 b- c
故事的最后,飞钱案和第一部中的范楼案合而为一,符合作者一边挖坑一边填坑的习惯,好在他的坑填的基本还算漂亮。. F0 d2 |* g3 @+ n
' i; E/ g8 q1 u3 Z8 x3 d1 l
两部《清明上河图密码》看完,心中无限感慨,却又难以言说。从情意到情义,从复杂的人性到纠结的人心。不同的诡计,同样的唏嘘。贪嗔痴慢皆是毒,爱恨情仇必有欠,不过是因果轮回的宿命。
2 `+ |. K* |. ]$ ~& [" k6 B( @0 K6 I e ]7 d
这一部填了几个前面的坑(比如范楼案中无头尸的身份),却又挖了几个新坑(凶手为何要杀顾盼儿?)。戴耳环的紫衣客再度出现,但寓意及目的依旧不明,仍需待后面几部详细交待。为防剧透,故事情节和诡计在此均不细说。总体而言,第二部比第一部略微逊色,不过仍很期待后续发展,更好奇作者在挖出那么多大坑之后,将如何完整地拼凑出这块巨大的北宋拼图。7 O# {2 _' ]4 z9 ^ e
/ o* y6 f* c$ w3 h6 r照例再谈几点不足之处:5 v7 y9 P6 H/ t( u- ? O
1、与第一部相比,镜头切换太快,故事线索太多,叙事方式偏于琐碎(个人觉得每段故事可以再长一点,不要刚开始叙述就戛然而止),思路容易被打断,产生阅读的疲累感。
) C4 Q6 U% f) Q. M: _( R2、书中涉及人物众多,上至朝廷官宦,下至贩夫走卒,但因整体宏伟构架所限,人物切换较为频繁,阅读时很容易忘记其身份,再次强烈建议增加人物表。
- I' m1 L/ n9 ]5 k- X; O: ?2 z3、冯赛妻女被绑架后,多日杳无音信,生死未卜,但他的态度却一直过于冷静,从未崩溃。对妻女的处境虽有担忧,但情感表达不足,感觉有些不合常理。
! w9 [; q p$ g3 d4、布局更为庞大,但诡计设计不及第一部,飞钱案和梅船案看似不可能完成的魔术,实际上均是以物理性诡计为核心,超自然现象做掩护的障眼法。不过相比之下,梅船案更有新意,而飞钱案的诡计细节不太经得起推敲,动机也不足以支撑这样庞大的布局。3 @3 \8 L3 E8 h% k, P
- O# W1 I7 m$ i( V/ y+ D/ `; R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