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关闭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69|回复: 2

最常用到的35种心理效应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24-5-2 13:27
  • 签到天数: 464 天

    [LV.9]以坛为家II

    81

    主题

    179

    回帖

    749

    积分

    书库警部

    积分
    749
    UID
    2005
    元宝
    3001 个
    金币
    680 枚
    热度
    108 ℃
    魅力
    -74 点
    贡献值
    64 点
    玫瑰
    2 朵

    终身成就勋章书库精英勋章论坛建设者勋章论坛原创勋章书库灌水勋章书库元老勋章论坛支持者勋章书库管理团队

    QQ
    发表于 2010-6-21 18:5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关闭

    ×
      1.瓦拉赫效应
      B+ ~* n. d( c: @  奥托·瓦拉赫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他的成功过程极富传奇色彩。瓦拉赫在开始读中学时,父母为他选择了一条文学之路,不料一学期下来,教师为他写下了这样的评语:“瓦拉赫很用功。但过分拘泥,难以造就文学之材。”此后,父母又让他改学油画,可瓦拉赫既不善于构图,又不会润色,成绩全班倒数第一。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成才无望,只有化学老师认为做事一丝不苟,具备做好化学实验的素质,建议他学化学,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点燃了,终于获得了成功。瓦拉赫的成功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学生的智能发展是不均衡的,都有智慧的强点和弱点,他们一旦找到了发挥自己智慧的最佳点,使智能得到充分发挥,便可取得惊人的成绩。后人称这种现象为“瓦拉赫效应”。
    + h  N$ ^, }9 }$ c7 t  z* ?$ }, M
    . n$ S2 Y% F0 O. u) c  2.门坎效应6 J8 ]  n) K7 B# `
      所谓门坎效应,是指一个人接受了较低层次的要求后,适当引导,往往会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该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与弗雷瑟于1966 年在做无压力屈从:登门坎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
    . c. \5 s9 Z; J8 L
    4 _' J6 X* Q6 X! l9 u! P  3.共生效应; _" W& c) ~1 Y! T
      自然界有这样一种现象:当一株植物单独生长时,显得矮小、单调,而与众多同类植物一起生长时,则根深叶茂,生机盎然。人们把植物界中这种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称之为“共生效应”。事实上,我们人类群体中也存在“共生效应”。英国“卡迪文实验室”从1901 年至1982 年先后出现了25 位诺贝尔获奖者,便是“共生效应”一个杰出的典型。+ F3 \1 B5 j# s1 _$ b. \
    - ^( M% ?' d! [6 \+ ~! f; Q. }1 N
      4.刻板效应5 [, V/ O, V. L6 U& f9 f# l
      社会心理学认为,那种用老眼光看人造成的影响称为“刻板效应”。它是对人的一种固定而笼统的看法,从而产生一种刻板印象。在学校经常可见到这种现象,教师对那些天资聪颖、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脸上往往流露出喜爱的神色,并受到器重和青睐。而天资愚笨、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往往受到歧视,教师表现出急躁、厌烦的情绪,令人沮丧的话常挂在嘴边。实践证明,经常受到这种“待遇”的学生,会顿觉凉水浇身,丧失了学习信心,失掉了克服困难的勇气,以至产生颓废情绪。
    # z: D# i& l' y. C+ h' `1 k& i5 i( z" }" f2 U8 W3 f6 N
      5.首因效应
    5 V5 j  A5 E5 h. P. P. T  首因效应有时又称为第一印象的作用,指的是知觉对象给知觉者留下第一印象对社会知觉的影响作用。具体说,就是初次与人或事接触时,在心理上产生对某人或某事带有情感因素的定势,从而影响到以后对该人或该事的评价。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对决策中收集正确的情报加以分析而言,这种效应是不利的。无论第一印象是好或是坏都是片面的,不利于全面地了解、分析。; I& |( s) Q' t2 W' M0 \
      第一印象所产生的作用称之为首因效应。根据第一印象来评价一个人的好坏,往往比较偏颇。如果在招聘考试和考察员工绩效时,只凭第一印象,就会被某些表面现象蒙蔽。# O& V+ Z/ e: H
      首因效应在招聘过程中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以貌取人。对仪表堂堂、风度翩翩的应聘者容易赢得主考官的好感,二是以言取人,那些口若悬河、对答如流者往往给人留下好印象。因此在选拔人才时,既要听其言、观其貌,还要察其行、考其绩。+ U" v7 P2 q1 t! m8 k$ q! \/ @

    # p! I9 C# W$ l$ ]" T" r- A# o& S  6.近因效应3 H( ]' p7 I* ^. X& ~1 s
      近因效应指的是某人或某事的近期表现在头脑中占据优势,从而改变了对该人或该事的一贯看法。近因效应与首因效应是相对应的两种效应。首因效应一般在较陌生的情况下产生影响,而近因效应一般在较熟悉的情况下产生影响。两者都是对人或事的片面了解而主观臆断,使得决策信息失真。
    6 T- b" [' i6 U& x) S. K5 r$ }, {+ E6 Q3 ?& J7 O' i; O; V4 d3 ]* E$ {
      7.晕轮效应(光环效应)1 _6 ~8 X4 z2 C" \
      晕轮效应是指某人或某事由于其突出的特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忽视了其它的心理和行为品质。它有时会产生“积极肯定的晕轮”,有时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晕轮”,这都会干扰对信息的评价,要克服晕轮效应就必须坚持客观,不掺杂主观成分。, [/ u8 W* `( w4 h  |

    ) B3 S' f- {$ @% H- e- K+ l/ e- ?  8.蝴蝶效应
    ' F" V( F& t" r  1960 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洛伦兹研究“长期天气预报”问题时,出现了疑难问题:她在计算机上用一组简化数据模拟天气的演变,原本是想利用计算机的高速运算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但是,事与愿违,多次计算表明,初始条件的极微小差异,会导致错误的结论。心理情绪也是如此,有一组漫画显示,一个人在单位被领导训了一顿,心里很恼火,回家冲妻子发起了脾气,妻子无来由地被训,也很生气,就摔门而去。走在街上,一条宠物狗拦住了去路,“汪汪”狂吠,妻子更生气啦,就一脚踢过去,小狗受到踢打,狂奔路过一个老人面前,把老人吓了一跳。正巧这位老人有心脏病,被突然冲出的小狗一吓,当场心脏病发作,不治身亡。洛伦兹发现了微小差异导致的巨大反差,她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表达这个发现,一只小小的蝴蝶在巴西上空振动翅膀,它煽动起来的小小漩涡与其他气流汇合,可能在一个月后的美国得克萨斯州会引起一场风暴——这就是混沌学中著名的“蝴蝶效应”。在对人力资源的管理中,人事管理工作者如果灵活运用人事心理效应,就能充分调动下属或人才的积极性,使人尽其才,才尽其能,从而使工作效能达到最优。
    ' _* k' y- g: h* k8 y' H; \
    % k' i0 ]8 o0 M: f: Z$ g& M  9.罗森塔尔效应7 t$ h6 m+ |2 N2 A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考查某校,随意从每班抽3 名学生共18人写在一张表格上,交给校长,极为认真地说:“这18 名学生经过科学测定智商很高。”事过半年,罗氏又来到该校,发现这18 名学生的确表现超常。罗森塔尔效应就是期望心理中的共鸣现象。运用到人事管理中,就要求领导对下属要投入感情、希望和特别的诱导,使下属得以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如领导在交办某一项任务时,不妨对下属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办好”、“我想早点听到你成功的消息。”这样下属就会朝你期待的方向发展,人才也就在期待之中得以产生。5 |7 N9 {' `$ U3 t$ }. s
    ( N+ ~' U$ Q& z3 C
      10.贝尔效应
    9 k) A2 o1 \6 N6 D8 f- L  英国学者贝尔天赋极高,有人说他毕业后若研究晶体和生物化学,定会赢得多次诺贝尔奖。但他却心甘情愿地走另一条道路,把一个个开拓性的课题提出来,指引别人登上了科学高峰,此举被称为贝尔效应。贝尔效应要求领导者具有伯乐精神和人梯精神,要以单位和集体为先,慧眼识才,放手用才,敢于提拔任用能力比自己强的人,积极为有才干的下属创造机会。5 r7 r0 A- V/ P2 ~. X! \2 x* [

      C3 T' E4 O, ]( \6 y' m) ^$ m  11.鲶鱼效应  G3 Y9 e% w- g3 s1 E) H
      从前,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它们活着抵港,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但只有一条渔船能做到带活鱼回港。后来,人们发现这条船的鱼槽内不过是多了一条鲶鱼而已。原来当鲶鱼装入鱼槽后,由于环境陌生,就会四处游动,而沙丁鱼发现这一“异类”后,也会因紧张而加速游动。如此一来,沙丁鱼便延长了寿命。这就是“鲶鱼效应”。/ k4 l" j) c" F+ I% U, V
      运用鲶鱼效应,通过个体的“中途介入”,对群体起到竞争作用,它符合人才管理的运行机制。目前,一些机关单位实行的公开招考和竞争上岗,就是很好的典型。这种方法能够使人产生危机感从而更好地工作。
    - E. j& y% Z8 A$ |) F
    ! U0 G$ S- a/ e' \0 I0 Z2 i( n# e  12.海潮效应
    ' M8 }! W/ h1 D8 K9 M  海水因天体的引力而涌起,引力大则出现大潮,引力小则出现小潮。此乃海潮效应。人才与社会时代的关系也是这样。社会需要人才,时代呼唤人才,人才便应运而生。对于一个单位来说,要通过调节对人才的待遇,以达到人才的合理配置,从而加大本单位对人才的吸引力。现在很多知名企业都提出这样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以待遇吸引人,以感情凝聚人,以事业激励人。% d  l! p/ k; d6 i
    7 S# A9 w7 h" n1 W& I: r- r
      13.名片效应5 w# N2 k6 N6 |6 d, e' k/ [
      有一位求职青年,应聘几家单位都被拒之门外,感到十分沮丧。最后,他又抱着一线希望到一家公司应聘,在此之前,他先打听该公司老总的历史,通过了解,他发现这个公司老总以前也有与自己相似的经历,于是他如获珍宝,在应聘时,他就与老总畅谈自己的求职经理,以及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慨,果然,这一席话博得了老总的赏识和同情,最终他被录用为业务经理。这就是所谓的名片效应。也即两个人在交往时,如果首先表明自己与对方的态度和价值观相同,就会使对方感觉到你与他有更多的相似性,从而很快地缩小与你的心理距离,更愿同你接近,结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这里,有意识、有目的地向对方所表明的态度和观点如同名片一样把你介绍给对方。恰当地使用"心理名片",可以尽快促成人际关系的建立,但要使" 心理名片"起到应有的作用,首先,要善于捕捉对方的信息,把握真实的态度,寻找其积极的、你可以接受的观点,"制作"一张有效的"心理名片"。其次,寻找时机,恰到好处地向对方"出示"你的"心理名片",这样,你就可以达到目标。掌握"心理名片"的应用艺术,对于人际交往记忆处理人际关系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q0 }  m/ L# ~8 h; z0 f. Z
    " f# ^7 b5 |. f
    ……
    2 O* S  ~5 o$ w) r0 z# C
    0 S3 M5 m2 N; y  `% ^& q
      D3 y  h: D2 h% lhttp://yunpan.cn/cAxrPZ8qSKEHN (提取码:f238)8 s& F$ _# e7 x, C2 o4 q
  • TA的每日心情

    2021-3-13 13:05
  • 签到天数: 188 天

    [LV.7]常住居民III

    25

    主题

    158

    回帖

    297

    积分

    铁杆推理迷

    积分
    297
    UID
    10
    元宝
    1784 个
    金币
    815 枚
    热度
    27 ℃
    魅力
    42 点
    贡献值
    88 点
    玫瑰
    2 朵
    QQ
    发表于 2010-6-22 17:5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既然是有关心理的,那我就收下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难过
    2017-11-27 07:59
  • 签到天数: 195 天

    [LV.7]常住居民III

    10

    主题

    91

    回帖

    262

    积分

    铁杆推理迷

    积分
    262
    UID
    37397
    元宝
    694 个
    金币
    301 枚
    热度
    44 ℃
    魅力
    81 点
    贡献值
    91 点
    玫瑰
    0 朵
    发表于 2014-8-4 12:25: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客气的收下了{:soso_e113:}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关闭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推理书库

    GMT+8, 2025-4-30 15:22 , Processed in 0.09432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