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 发表于 2010-3-20 20:12:51

日本不可能犯罪简史 文/伤痕

日本不可能犯罪简史
  文/ 伤痕

  日本--不可能犯罪重镇

  日本的推理小说起源于欧美,不可能犯罪作品也深受其影响。自从“日本侦探小说之父” 黑岩泪香(1862—1920),大量的译介欧美推理小说开始,日本的不可能犯罪作品也随之产生。日本推理小说的发展可以说和欧美的大相迳庭,风格独特,主线也十分明晰。
  根据手头掌握的资料,截至2005年,日本短篇不可能犯罪小说总计近700篇,而长篇不可能犯罪小说也在500部以上,总计超过1200部的不可能犯罪作品,以及大大小小的几十个短篇集和长篇选集系列。(汗,列表一篇一篇数,眼黑了,有关日本部分的资料实在太散乱了)而对比欧美不可能犯罪作品大概2000部的样子,应该说是个不错的成绩!
  而日本的不可能犯罪发展史和日本整个推理小说的发展史紧密结合,没有任何一个时期,作家们忽视对不可能犯罪题材的开发。而任何一个时期,都有一批相当出色的不可能犯罪作家。这与欧美不可能犯罪发展明显的阶段性特点不同,不可能犯罪在日本的发展呈现匀速流体的状态。

  战前本格时期(“新青年”时期)

  在黑岩泪香等早期翻译家的努力下,大批欧美侦探小说被引入日本,甚至在早期出现了黑岩泪香的《无惨》(1889)这样模仿国外侦探小说的雏形作品。直到1923年被称为“日本现代侦探小说之父”江户川乱步在《新青年》杂志发表《两钱铜币》才真正标志著日本推理小说创作的开端。
  接著以《新青年》为舞台涌现出了一大批侦探小说作家,造就了日本战前推理文坛繁荣的局面。
  在《两钱铜币》发表的几乎同时,甲贺三郎以获奖作品《真珠塔的秘密》进入文坛,翌年又以《琥珀烟斗》成名。不久又第一次提出“纯正推理小说”的概念,也即“本格”。而他在杂志阵地上经常和其他的推理小说作家或文坛评论家论战。在论战中,推理小说创作的理念渐渐传播开来。(说起来,1926年,差点丧失信心要退出文坛的江户川乱步,是在看到甲贺的一篇鼓励的文章后,才重新振作起来的)
  由甲贺三郎推荐、支持而进入推理小说领域的作家很多,最著名的应该被称为“奇迹作家”的大阪圭吉,以及“超人作家”小栗虫太郎。而这两位著名的早期天才作家,与另一位特殊地位的“怪物作家”梦野久作,以及当时其他较为著名的作家包括“医学派”作家小酒井不木、“法律派”作家滨尾四郎等,共同撑起了日本推理小说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战前本格“新青年”的黄金时代。
  而稍早出道的横沟正史,也已默默耕耘数年。但他真正发挥影响还要等到下一时期,亦即二战后,所以我们暂时不讨论。
  本期的作品风格主要分为两种,即所谓的“本格”和“变格”。其实在我看来,“变格”虽不纯粹,却也属于正统的解迷小说派。而主要是由于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黑色恐怖影响,导致30年代进入“异色(erotic)、怪诞(grotesque)、无稽(nonsense)”的变格统治时代。但依然有少数作家坚持传统的“本格”路线。这样整个“新青年”时期的不可能犯罪作品泾渭分明的分为了这两派。
  举两个典型的作家为例:
  “奇迹作家”大阪圭吉坚持传统本格路线,笔下的不可能犯罪作品带有幻想性,提倡公平竞争。重要作品包括《百货公司的绞刑官》、《石墙幽灵》、《灯塔鬼》、《坑鬼》等。他的作品中,文字虽然很平实,但不可能犯罪则颇具幻想性,像移动的石墙、尸体消失、巨大的海怪以及非常离奇的密室杀人(和传统的不同-__-bb)等,案件的调查和欧美作品相似,不过侦探显得特别的神。最终的解答还算不错,但是也有一些解答让人哭笑不得。
  而形成对比的“超人作家”小栗虫太郎,以怪诞诡异的气氛、不可思议的犯罪、超人渊博的学识、极致创意的杀人手法,成为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异端”作家。他的重要不可能犯罪作品包括《完全犯罪》、《背后之光杀人事件》、《圣阿雷纳斯修道院的惨案》、《失乐园杀人事件》等等作品。他的作品迷题开始比较普通,一般都是典型的密室杀人,通常都会给出详细的现场图(和岛田庄司一样贴心^_^)。但是渐渐深入,变得极其复杂。作品的侦探是个掉书袋的学识渊博的家伙。动不动就扯到专业的术语(比如什么智力硝石和硫酸的化学反应、抑或人体肌肉纤维组织在死亡后的反应、或者声学、光学的特殊现象)。作品涉及学术范围太广,化学、物理、生理、医学、美术鉴赏等等领域,是名副其实的百科全书作品。(伤痕多说两句:变格时期的这种作品,包括四大奇书中的两部,与后来的两部反推理著作的产生,都有相当大的关系。而据一位对变格、反推理领域研究较深的国外朋友介绍,其实这种博学、反推理的变格作品,在那个时期的欧美也是有一定数量的。甚至那个时期,日本的风格变化,其实是受到了欧美的一定影响的。当然这不是本文的讨论范围了^_^)。然而小栗虫太郎给出的解释,比起传统本格的大阪圭吉,要来得更难接受。由于专业知识的限制,做到公平竞争几乎是不可能的。而现象的复杂、离奇和不可解释性(例如凶杀案现场,死者俯卧,手臂伸直,手指弯曲,屁股离地,死亡状况非常奇怪,而这最终以专业知识来解答死亡原因-__-bb)。抱著欣赏的态度,也不是一件坏事。但如果非要像欧美的那样注重诡计,就会很失望了……
  同时影响很大的江户川作品,是这两种极端风格一定程度上的综合,不可能犯罪现象也接近传统,包括密室、足迹消失、不可能消失以及其他不可能的现象。而江户川的作品设计解答也相对更加成熟,架构、诡计、解答方式偏向欧美的作品。特别是中后期期的作品。他笔下的重要不可能犯罪作品包括《孤岛之鬼》、《魔术师》、《恐怖的三角公馆》、《D坡杀人案》、《白发鬼》等等……
  江户川乱步对于不可能犯罪的另一部分巨大影响,在于他曾经写过很多精彩的有关不可能犯罪(特别是欧美)的评论,包括:《侦探小说的诡计》、《不可能犯罪作家研究》、《密室杀人作家》、《J.D.Carr问答录》(他也是卡尔的大fan)、《密室诡计》等等许多论文……
  简单概括一下这期不可能犯罪的特点:本格派作品迷题带幻想性,变格派作品充满诡异、猎奇的风格,但是解答上做的并不很好。不客气的说,不可能犯罪小说,在此时并未走上正轨,而是在尝试的阶段。不过作品风格各异,五花八门,几乎完全不同。

  战后本格时期(“宝石”时期)

  这是我最喜欢的两个日本推理小说黄金时期之一。而这也是日本推理小说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内,日本的长篇推理小说完全的发展成型,而且佳作层出不穷,各大书单上的高排名作品大都诞生在此时。
  此期作品的特点是结构成熟,注重人物、人物关系的设置,讲求公平竞争原则,作品接近欧美黄金时期的成熟长篇作品,评价也很高。作品多表现为名侦探长篇探案集形式,也造就了一批日本名探。
  本期最重要的作家都是古典本格作家,包括横沟正式、高木彬光(以及以其为首的战后五人男)、阪口安吾、土屋隆夫(一直活跃至今)和鲇川哲也等等……重点介绍其中三位,横沟正式、高木彬光及鲇川哲也。
  横沟正史,日本推理小说的旗帜。横沟出道很早,1921年就投稿“新青年”,过几年又与江户川乱步熟识,结下友谊。他在战前推理时代也发挥过重要的作品,而作品主要包括一些唯美而凄凉风格的作品以及捕物帐作品集。过了二次大战以后,横沟的能量突然爆发,凭借金田一耕住探案集成为日本推理小说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气氛阴冷、诡异、凄凉,人物关系错综复杂,作品中的诡计使用非常成熟,案件的发展常在本格最适合的场景,例如封闭的小山村。作品多为连续杀人,非常精彩。相对于欧美的作品来说,这种成熟的名侦探长篇探案集系列,基本标志著日本长篇本格的成熟。而对于欧美作品的数百页只死一到两个人来说,金田一系列中“噼里啪啦”(汗……)连续杀人,无疑更加有吸引力-__-bb。
  风格上来说,横沟的作品在气氛上很像卡尔,而场景则与婆婆笔下的小山庄风格极为相似,他是一位受到黄金时代影响相当大的日本作家。(据说他最喜欢的作家是卡尔,嘿嘿)
  横沟是奎因一样的统率人物,并不专注于不可能犯罪,然后他的笔下也诞生出几部非常经典的不可能犯罪作品,主要包括《本阵杀人事件》、《蝴蝶杀人事件》、《夜行》、《女王蜂》、《恶魔吹著笛子来》等。
  而几乎同时出道的另一位作家高木彬光,则相比起来更加重视不可能犯罪的创作,他笔下的不可能犯罪作品,长短篇加起来一共有近30部,大都是神津恭介探案集。但是由于国内出版的原因,这些作品还都无法看到。而据我了解,高木彬光的作品气氛也与横沟相似,而讲求公平竞争,注重诡计的设计和文章布局,是一位非常扎实和有才气的本格作家,也是日本最伟大的推理作家之一(汗,他当初居然是因为卜卦得“天机”,才走上作家的道路的。概率啊,日本的推理小说界很幸运!)他的第一部作品《刺青杀人事件》就一炮打响,而这部作品也是日本密室作品中最华丽璀璨的作品之一。而早期神津恭介系列的其他本格解迷长篇,都有非常高的水准。而《能面杀人事件》则包含一个非常精彩的机械密室(和《本阵》齐名的日本两大机械密室作品)。
  重点推荐他的不可能犯罪作品,除了这部天外作品《刺青杀人事件》以外,还有《能面杀人事件》、《缚咒之家》、《魔弹的射手》、《帝国的死角》等二十几部作品。
  而论及对于后世不可能犯罪的影响,就不能不提到这位稍晚出道却纵横江湖长达50年的伟大作家——鲇川哲也。鲇川哲也不仅自己喜爱不可能犯罪作品,还整理评选出许多精彩的密室选集,为新本格的不可能犯罪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鲇川哲也1948年就已经出道,作品以不在场证明的破解为主,也兼不可能犯罪短篇的构思创作。1960年凭借《令人憎恶的化石》得到日本推理作家协会赏。社会派时期依然坚持解迷路线,80年代创立“鲇川哲也与十三个谜”评选(即后来的“鲇川哲也”赏),对新本格的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促进作用。
  鲇川哲也对于密室及不可能犯罪的重大贡献在于他后来主编或参与编辑了很多密室选集,包括《鲇川哲也的密室探索》(第一、第二辑),《密室中的奇术师》、《密室游戏》等。
  鲇川哲也本身也创作过许多不可能犯罪作品,最著名的当数《红色密室》、《白色密室》,前篇是一部心理诡计的杰作(很像Clayton Rawson的风格),是上了“折原一密室书单”的经典之作。而后面这部则是plot设计相当精彩的足迹消失作品,结局保证让你目瞪口呆。
  鲇川哲也不可能犯罪的优秀作品,主要有《红色密室》、《白色密室》、《妖塔记》、《没有锁眼的门》、《黑木宅的秘密》等等。
  本期不可能犯罪作品的特点:长篇架构合理,plot、不可能犯罪Trick搭配得当,是成熟的长篇不可能犯罪作品。短篇布局精妙,解答也很巧妙,是水准相当高的作品。作品风格气氛相似,受到欧美黄金时代作品的影响很大(横沟正史公开宣称最喜欢卡尔的作品,而高木彬光则大胆“剽窃”范达因的构思,呵呵)。但是作品常常“带有”不可能犯罪元素,而并非以不可能犯罪为核心的作品。此期作品类比在欧美不可能犯罪作品进化链上,大致是介于范达因式不可能犯罪与卡尔的成熟长篇不可能犯罪作品之间的位置。

  社会派时代

  这个时期是日本小说史上作家最多作品最多的时期,也是非常纷乱复杂而很难界定的时期。关于这个时期的分类,有很多种说法。一般的分类是以流派来分,因为日本推理小说并无完全固定的时期,而主要以作家的风格为区别。
  社会派统治的前期,社会派风格作品确实居于高高在上的地位,但是由于海渡英佑1967年、森村诚一1969年分别以《柏林1888》和《高层的死角》荣获江户川赏,而这两部带有极其浓厚解谜意味的作品,标志著解迷的复兴。但是由于社会派影响很大,解谜只能以社会派作品为包装。在80年代,社会派影响渐渐削弱,其他类型的作品崭露头角,渐成气候,日本推理小说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幽默校园推理的赤川次郎、旅情推理的西村京太郎,内田康夫、硬汉派的北方谦三、“幻影城”本格派、全能的东野圭吾、新本格的教父级人物岛田庄司、笠井洁,等等。但是在这时期,社会派作品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所以整个时期都应该算是社会派时期。
  不过按照艾勒里?奎因的分法,将整个社会派时期分为纯粹社会派与新社会派。所谓新社会派,大概就是指在社会派外衣包装下的各种推理流派,其标志就是森村诚一《高层的死角》的问世及获奖。
  这个时期无法以作家为别来进行不可能犯罪发展的介绍,因为作家数目实在很多,而连社会派最正统的宗师松本清张也曾创作过密室题材的不可能犯罪作品。这样,在这大概30年的时间内,不可能犯罪作品书目庞大,但是并无作家非常专心与此(鲇川不能算此时期的典型作家,而是前一期古典本格期的最后持钥者)。因为许多不可能犯罪作品都呈现诡计的简单、雷同性,作品的量化、不精彩。所以评价本期的不可能犯罪作品,以重要的作品来说明吧。
  先介绍此期相当重要的两部不可能作品,海渡英佑的《柏林1888》及森村诚一的《高层的死角》。这也是最能代表本期大多数不可能犯罪特点的作品。这两部作品标志著纯粹社会派到一定程度赏注重谜团、诡计要素的新社会派的演进。而这两部作品也有同样的特点,带有主人公的个人经历及感情变化(社会派作品中,主人公一般都是这样-__-bb),谜团设计简单,略显生硬,解答合理但不出乎读者意料,诡计依然是传统本格的构造方式。
  这两部作品基本上能够代表广大社会派及历史推理的作品风格。其他的创作不可能犯罪成一定规模的作家有如下几位:斋藤荣、大谷羊太郎、屉泽左保、佐野洋、陈舜臣、都筑道夫、西村京太郎、山村美纱(她的作品是日本不可能犯罪作家中数目最多的,水准也不错)。
  80年代前后由《幻影城》登场的一批新人作家,曾经掀起了本格的一个小高潮。作家们包括连城三纪彦、栗本熏、泡阪妻夫、竹本健治等等,他们以泡阪妻夫为代表,注重谜团设置以及合理的解答。但是由于社会派盛行和压制,这波本格力量并没有得到较大的发展。这批作家在当时也并非居于主流。而且他们的不可能犯罪作品,比起新社会派的典型作品,也并无太大的变化(仅是社会、谜团等成分的比重稍稍变化一些)。
  不过本期内依然有两部常年在日本各大推理小说中占据前十的优秀作品,而恰好都是不可能犯罪作品。他们就是四大奇书的后两部,中井英夫的《献给虚无的供物》,以及他所大力推荐的千里马作家竹本健治的《匣中的失乐》。不过作为反推理作品,不可能犯罪的元素自然不会被非常好的处理,这两部作品虽然在日本不可能犯罪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但并非纯粹的不可能犯罪作品。
  整个社会派时期,也几乎可以称为“本格不毛的时期”,基本上没有成型的本格力量。然而在后期的八十年代,已经曙光微露。
  风格多样的全能型本格作家东野圭吾的横空出世,以一部典型的长篇不可能犯罪作品《放学后》获得江户川赏。这部作品是我读过的日本密室作品中,密室元素在作品中地位最高的一部。(甚至后来的新本格的不可能犯罪作品,都无法达到这个运用高度,这是密室元素运用的一个高峰)整篇作品以这个密室杀人为核心,plot的铺垫造成的转折效果非常精彩(东野式转折,太强了,《恶意》是最典型)
  而当东野圭吾自成一派,并尝试其他可能性不断发展的同时,另一部不可能犯罪的杰作,却在几年前的某次江户川赏评选中不幸落败。这就是岛田庄司的《占星术杀人魔法》。
  这部作品对于日本新本格的影响,我想不必多说了。是他,带来了本格Mystery的最核心思想,即谜团的幻想性,解答的合理性。而这也是新本格的起点和核心思想。
  这应该说是新本格旗帜的作品,一种宣传式的作品。岛田庄司借《占星》在学生读者曾中掀起波澜。而这些学生在几年后就成为新本格的中坚力量。
  但是对于新本格的创作模式的影响,这部作品并非岛田庄司最重要的不可能犯罪作品。真正奠定新本格最流行写作模式的,是“馆建筑推理”的鼻祖,1982年的作品《斜屋犯罪》。
  《斜屋犯罪》描述了一栋5度倾斜的“流冰馆”内所发生的连续密室杀人事件,而这第一个“馆”,即“斜屋”,确立了一种写作模式或规范。封闭空间内的连续杀人事件,以作家自己创作的“馆”作为舞台,融入传统本格的华丽型诡计(包括童谣、不可能犯罪、死前留言、无头尸等非常华丽的诡计),并以独特的核心宏大诡计为特征,使得后世新本格中的“馆”作品成为相当华丽、宏伟而惊艳的作品,而这些作品,则标志著新本格创作的最高成就。
  同时的笠井洁有关新本格的理论研究,对于后来的新本格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理论基础、优秀作品的巨大影响,新本格的出现也就呼之欲出了。
  本期的作品特点:数目庞大,但是精彩的很少。不可能犯罪作品诡计多是来自欧美的普通诡计,并没有非常漂亮的包装。后期出现了一些非常精彩的不可能犯罪作品,是所以喜爱本格的读者都无法错过的梦幻精品。同时在本格Mystery(其实最核心的表现形式就是不可能犯罪)的理论研究上,为新本格的爆发奠定了理论基础。

  新本格时期

  1987年绫辻行人以《十角馆杀人》出道,标志著新本格时期的开端。新本格时期虽然不到20年,却也显示出了相当的复杂性。此时期内,除了前一时期的社会派、校园推理、旅情推理占据相当的比例外,还有各流派与本格Mystery相互融合的边缘流派,以宫部美雪的新社会派为典型,以及新本格中的特殊流派,包括“理系”作家森博嗣、“鬼怪“作家京极夏彦和后期的颠覆派等等……密室及不可能犯罪作品层出不穷,而且不乏精彩作品。
  本期的作品虽然风格各异,甚至大相迳庭,但是作家的理论、阅读基础相当雄厚,都是饱读欧美及日本黄金时代的成熟作品长大,以及在大学时期参加推理社团的推理小说爱好者。他们对于欧美推理作家的理解,对于诡计、结构、plot的理解和运用,都有很深刻的认识。同时受到新本格指导思想,本格Mystery思想的理解,作品风格为场景诡计宏大,强调谜团,具有幻想性,解答合理,是不折不扣的精彩本格作品。
  以前的许多分类,都不把岛田庄司计入新本格流派中,因为他出道时间在前一时期,且无法与新本格后辈并列相称。而在我看来,岛田庄司是个超于时代的作家,他的许多精彩的不可能犯罪作品都诞生于新本格时期之前,包括《占星》、《斜屋》、《北方夕鹤》等。这些作品应该是前期的异类。而从重拾御手洗系列开始,应该标志著岛田进入新本格时期。不管怎么说,都有必要将之计入新本格的力量来加以介绍。
  岛田庄司的作品风格都比较相似,也是最贯彻新本格思想的作品。作品构造恢宏,谜团华丽,号称岛田流(所谓岛田流,就是案发前后,发生的现象中有许多无法理解和解释的现象,而很多的现象都可以以最终核心诡计来解释。亦即所有的无法理解的现象,都是核心诡计实施所造成的。按照小栗虫太郎的说法,就是“这几个问题,不过是一个谜团以几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出现罢了”,而这与《地狱之缘》的构造其实完全不同,但是值得对比),解答也非常合理,而且很精彩,虽然有时会有极为巧合的成分出现。
  岛田笔下的不可能犯罪作品很多,最精彩的有《占星杀人》、《斜屋犯罪》、《北方夕鹤》、《异想天开》、《魔神的游戏》等很多作品。他的许多作品都非常精彩,值得一读。像
  另一位很优秀的作品绫辻行人,笔下的不可能犯罪作品虽然不是很多,但是他的作品整体水准很高,一般都是封闭空间内的连续杀人,也算是一位小有成就的“暴风雪山庄”类型作家。作品除了带有本格Mystery的元素,还带有绫辻自己的风格,阴冷、诡谲带有哥特风格的气氛,注重作品的整体效果,同时对于欧美推理要素的理解非常深刻,受到奎因、卡尔的影响很大。同期的还有法月纶太郎、我孙子武丸、歌野晶午。此四人也被是公认的岛田庄司的四大弟子。因为前三人都数京都大学推研社出身,因此此时期被称为新本格的京大时期。
  几乎同时的创元社为了抢占被讲坛社瓜分的市场,而举办了“鲇川哲也与十三个的谜”活动。而旗下的作家相比京大时期,作品稍显平实(没那么宏大和幻想性),而且风格各异,很有特点。重要的作家包括折原一、有栖川有栖、北村薰等。折原一的作品注重叙述性诡计,有栖川有栖风格相对平实,但是积淀深厚,北村熏则是所谓的“日常之谜”派代表。
  折原一的不可能犯罪有《鬼面村谋杀案》、《猿岛馆谋杀案》、《黄色馆的秘密》等,有栖川有栖则有《孤岛之谜》、《四十六号密室》、《马来铁道之谜》、《瑞典馆之谜》等不可能犯罪作品。
  接下来90年代开始大放异彩的作家,包括两位比较重要的作家:芦边拓和二阶堂黎人。芦边拓的作品多设计时空交替的场景,而二阶堂黎人则是新本格目前为止最传统也最体现本格Mystery的作家,他的风格最像卡尔,而他最喜欢的作家也是卡尔。
  芦边拓以获得鲇川哲也赏的作品《杀人喜剧13人》为开始,创作了《时之诱拐》、《时之密室》《名侦探之不可能推理》等不可能犯罪作品。而二阶堂无疑是新本格时期,致力于不可能犯罪成就最高的作家。他的著名不可能犯罪作品有《地狱的奇术师》、(我手头有日文版,不幸翻到了某个图,虽然不是核心诡计,但是……5555)《吸血之家》、《人狼城的恐怖》、《恶灵之馆》等等。曾看过他的两个短篇,确实对于处理不可能犯罪很有一套,plot设计也有卡尔的风范,期望看到他的作品。
  而从此往后的新本格作家们,呈现出叛逆、颠覆或者其他特殊的形式。重要的不可能犯罪作家包括“理系”作家森博嗣(很喜欢他的作品,但是对于他设计的不可能犯罪并不很期待-__-)、SF作家西泽保彦、“妖怪”作家京极夏彦、颠覆派作家清凉院流水、麻耶雄嵩等,以及其他一批新出道的作家例如雾舍巧、殊能将之等。这些作品也是天马行空,五花八门。有接近反推理的密室杀人《姑获鸟之夏》,理系世界的精彩作品《全部变成F》,以及本格极致的《二重身宫》,或者争议很大的颠覆作品如麻耶雄嵩《冬与夏的奏鸣曲》,清凉院流水《COSMIC》(密室物语)等等。这些作品往往都是争议很大,毁誉参半。
  总的来说,新本格时期是一个本格概念的大发展时期,本格从传统本格发展过来,在新本格中注入了新的元素,并被年轻的雄心勃勃的作家们不断扩大著这个概念的范围。这时期的不可能犯罪作品水准很高,气氛、诡计的手法都接近欧美黄金时期的作品,而更有宏大的诡计作为支撑,显得非常特别,但是plot的技巧还需要进一步磨砺。由于国内翻译的原因,许多作品一时都无法看到。不过自己对于本格的理解,也许会因为这些作品而发生改变。

  结语

  回顾一下日本不可能犯罪至今的历史,会发现日本的不可能犯罪受到欧美的影响很大,特别是某些作家。最突出的当然是卡尔了,几乎每个时期(好像除了战前本格),作家创作不可能犯罪,都会提到卡尔的名字。但是不得不说,日本的不可能犯罪作品,就plot的技巧,对不可能犯罪为核心的长篇架构,还并没有学到精髓。而日本的1200多部不可能犯罪作品,也没有完全的达到整体欧美的水准。
  但是不可否认,在这么多年的积淀中,还是有相当一批经典级的不可能犯罪作品出现,有的甚至不输给同等类型的欧美最优秀的不可能犯罪作品。例如同属机械密室,1949年的《本阵杀人事件》,那种隽永、凄美而华丽的感觉,那种诗意的谋杀,以及plot的设计,都超过了奎因的名作《中国橘子之谜》,而后者也标志著欧美机械密室的顶峰。但是其他类型的不可能犯罪,例如足迹消失、心理密室,与欧美相比还是有差距的。

  最后让我们来清点一下日本不可能犯罪的名篇,并以此为坐标轴,来回顾日本整个不可能犯罪的发展史吧!
  1924 《琥珀烟斗》(‘琥珀のパイプ’)                         甲贺三郎
  1932 《百货公司的绞刑官》(‘デパートの绞刑吏’)             大阪圭吉
  1946 《本阵杀人事件》(‘本阵杀人事件’)                     横沟正史
  1948 《刺青杀人事件》(‘刺青杀人事件’)                     高木彬光
  1951 《恐怖的三角公馆》(‘三角馆の恐怖’)                   江户川乱步
  1954 《红色密室》(‘赤い密室’)                           鲇川哲也
  1964 《献给虚无的供物》(‘虚无への供物’)                   中井英夫
  1967 《柏林1888》(‘伯林-1888年’)                         海渡英佑
  1969 《高层的死角》(‘高层の死角’)                         森村诚一
  1971 《北京悠悠馆》(‘北京悠々馆’)                         陈舜臣
  1972 《蒸发》(‘蒸发’)                                    夏树静子
  1972 《太多个名侦探》(‘名探侦が多すぎる’)               西村京太郎
  1978 《匣中的失乐》(‘匣の中の失乐’)                  竹本健治
  1982 《斜屋犯罪》(‘斜め屋敷の犯罪’)                     岛田庄司
  1983 《蔷薇之女》(‘蔷薇の女’)                     笠井洁
  1984 《放学后》(‘放课后’)                                 东野圭吾
  1987 《密闭教室》(‘密闭教室’)                           法月纶太郎
  1988 《卍字杀人》(‘卍の杀人’)                           今邑采
  1990 《8字杀人》(‘8の杀人’)                              我孙子武丸
  1990 《杀人喜剧13人》(‘杀人喜剧の13人’)               芦边拓
  1993 《冬与夏的奏鸣曲》(‘夏と冬の奏鸣曲’)               麻耶雄嵩
  1994 《姑获鸟之夏》(‘姑获鸟の夏’)                         京极夏彦
  1996 《全部变成F》(‘すべてがFになる’)                  森博嗣
  1998 《人狼城的恐怖》(‘人狼城の恐怖’)                     二阶堂黎人
  ……
  (鸣谢:感谢路人甲兄关于日本推理小说发展史的数篇文章,也感谢老埃抽出时间来帮我修改这篇文章。由于笔者对于日本作品的阅读跨度时间过长,有些记忆可能不甚详尽,希望大家多多包涵^_^)

五陵豪客 发表于 2010-3-21 15:12:09

小弟路过,纯纯地支持一下~

hpcarrie 发表于 2010-3-21 16:55:24

好生详细的介绍,搬凳子来此补习

oldbobby 发表于 2010-5-2 21:05:33

好文章,多谢楼主转载,长了不少见识。

song123jia 发表于 2010-5-21 09:35:24

谢谢LZ,长知识了。。。

闪电霹雳 发表于 2012-4-5 10:59:09

很喜欢不可能犯罪这类风格,有些介绍看过 了有些还没有根据推荐一本本阅读吧~

寒嘲 发表于 2012-6-6 18:31:15

以前看过这个作者写的欧美不可能犯罪简史
原来他还写了日本的
不过日本早期作品借鉴欧美很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日本不可能犯罪简史 文/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