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低调 发表于 2011-2-4 17:31:56

推理小說的黃金五要素

文/林斯諺

  一篇好的推理小說必須擁有哪些要件呢?各家看法不一,對我自己而言,也曾經在不同階段累積出了不同的看法。今天要談的,是我早期的想法。
  要去衡量一部推理小說(不論長短篇)是否是好的作品,我們可以從五個方面下去檢視,如果這五要素皆具備,而且每一要素都表現良好,那便是好的作品。換句話說,好的推理小說必須這五要素皆備,而且各項要素值的表現要高。這五項指標,我稱之為「推理小說的黃金五要素」。底下,將針對這五要素一一介紹,並簡略闡述要怎麼表現,才算是達到較高的要素值。


  謎團(puzzle):對於謎團的鋪陳、呈現與破解的表現程度如何?謎團是推理小說中相當重要的一環,可以說是核心元素。謎團幾乎決定了整本小說的重心與走向。「鋪陳」是指謎團的骨幹結構,「呈現」是指包裝骨幹的內容,「破解」是破解謎團的處理方式。鋪陳沒有處理好,謎團可能薄弱不紮實;呈現沒有處理好,謎面便不吸引人;破解沒有處理好,破案可能變得沒頭沒腦。
  書寫(writing):對於文字的駕馭程度,以及利用此駕馭去豐富作品內涵的表現程度。好的書寫能加深描繪,提升作品的文學性。文字駕馭好,作品也會更加深刻,對於各方面的表現絕對有加分作用(譬如說,同樣是描述緊張的場景,書寫好的人更能讓緊張的氣氛呈現)。但請留意,文字的雕琢不是好書寫的必要條件,文筆好不必然要文字華麗。事實上,大部分的推理作家在文筆方面的要求都是「最低限度」,也就是把故事說清楚就好了,這其實是很可惜的,可惜了小說是用文字表達的這個特性。有些推理作家是所謂的stylist,也就是有自成一格的文風,這些好書寫的範例例如:雷金纳‧希爾、雷蒙‧錢德勒、達許‧漢密特等等。但好的書寫其實透過翻譯之後幾乎原味盡失,縱然如此,作家對於文字用不用心,應該還是可以感覺出來的。
  結構(construction):整個故事的骨架如何?情節的鋪排如何?伏筆的安排如何?以上關於結構元素的整體表現如何?作者對於故事的結構有沒有穩當的掌握?這些都是評判結構要素的要點。有些人寫小說沒有掌握好故事的整體結構,以至於出現故事說得不夠完整、章節比例分配失調、故事各部分失調、虎頭蛇尾等等情況。對於結構的掌握相當重要,好的結構讓故事符合黃金比例,無懈可擊。
  角色(character):可分為角色刻畫與角色功能(characterization& character function):角色刻畫要求人物立體而不扁平,角色功能要求每一個人物都有其功能性(在故事裡出現的意義及作用),盡量不要有多餘的人物(沒有功能性的人物)。讀者會記得一篇故事,大多時候是因為對角色印象深刻,因此創造出栩栩如生、生動的人物,就是作家對於角色要素的要求。
  智巧(ingenuity):關於邏輯、詭計、誤導、懸念、真兇身分以及其他種種跟故事有關的設計或鋪陳是否巧妙?作者在整篇故事是否有匠心獨具的表現?舉例來說,《獄門島》、《羅傑‧艾克洛命案》中關於真兇身分的設定就是一種智巧的表現,這兩本書的兇手設定都是推理小說中極具創意的設計;《三口棺材》的密室手法、《嫌疑犯X的獻身》的不在場證明手法,都是智巧展現的例證。智巧說穿了,其實就是創意的展現,而一篇小說在很多層面上都可以有創意的表現。要特別注意的是,此處的「智巧」不等於「意外性」。縱然這種創意的表現,應用在結尾的揭露時,通常可以帶出「意外性」的效果,但兩者是不同的。例如山口雅也的作品在故事的背景、世界觀上都有極具創意的設計,突破了以往推理小說的框架,以這個意義來說,是與意外性無關的。
  以上是對於推理小說黃金五要素的簡單闡述。或許有人會反駁,推理史上的經典作品似乎不必然五要素皆備。的確,《漫長的告別》是經典作品,但錢德勒的作品卻被卡爾認為是弱結構的表現(poor construction),而《三口棺材》貴為史上密室推理第一名,卻也難逃角色扁平的責難。但要注意的是,許多作品連上述作品的「得分項」以及「得分值」都還不到。也就是說,黃金五要素的齊備是一種理想狀態、理想指標,只要能夠盡量滿足,便愈趨近於我心目中精彩的推理作品。■

端木十一 发表于 2011-2-8 20:59:21

好吧,很难。哎,太难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推理小說的黃金五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