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841123 发表于 2016-10-10 18:32:13

中国一向是个人情义理的社会,尊奉的法则其实是实用主义

本帖最后由 ll841123 于 2016-10-10 18:57 编辑

很多人问,中国的推理小说为什么写不好。其实不在于我们的逻辑思维不行,相反,其实从近年来中国层出不穷的骗子可以看出,中国人的逻辑思维,甚至优于国外——尤其是日本。对于复杂推理,那些从小做惯了奥数习题的孩子们,更是不在话下。
所以,中国人的逻辑推理不是不好,相反,我觉得还优于国外呢。
问题在于:就算你的逻辑推理很强,有什么用呢?中国人不是不会玩逻辑,而是根本不想用逻辑,更进一步,我们拒绝接受逻辑思维。因为我们是个实用主义和纯利思维的民族,不需要也不接受理性逻辑。
现在,有一群人在聚会,其间发生了案子。一个聪明人利用逻辑,很快解开了案子,并找到了凶犯。那么,接下来呢?
如果这个犯人,是大家都依赖的人,我们会毫不犹豫地,把那个聪明的侦探弄死,然后集体包庇罪犯,使他安然无恙。如果这个罪犯是大家的亲人,所有人会集体造伪证,掩盖犯罪痕迹。
外国小说里也有这种情节,但是,通常敢干这种事情的人,良心都会受到谴责,会惶惶不可终日,但是,请放心,中国不会,而且中国人会集体为这种行为拍手称快;更进一步的,我们会怨恨那个找到真相的人,把他视为心理上的敌人(过去诸多红色经典和革命文学里,敌方的智囊基本都是作为大坏蛋处理的)。那么,这样一来,追求真相还有什么用呢?因为故事的结局从一开始就定了,我们只需看到“善恶到头终有报”就行了,真相完全多此一举!所以,由这么一番思考之后,我们不禁反问:既然真相不重要,我们有必要寻找真相吗?结论就是:寻找真相对我有利,我们愿意接受就去找,没有利益,人们不愿意接受,那么真相就不重要,没有寻找的必要。对于国人来说,我们从来就没有一个求真的追求,我们只想着“此事怎样才对我有利”,我们看故事只爱看那种符合自己心理追求的,而不是寻找真相。
中国从来都是一个人情义理的社会,而不是法治社会。在这样的社会状态下,人情关系是为人处世的最高原则。维护自己的情感,成为每个人心安理得的追求;而维护法律,相反却是大家讨厌的。
所以,中国社会从来没有过法制精神,没有过公平正义的觉悟。所谓包庇罪犯会感到心理彷徨,是在具备法制精神和公平正义的觉悟前提下,才会具备的。一个把人情视作高于法律的人,他是不可能为犯罪表示忏悔的,更不会因为包庇而心理不安。他如果产生心理不安,只会因为害怕被警察抓,而这其实只是另一种私心。
在不具备法制精神和科学意识的社会里,人们的行为准则完全依靠血缘情感和关系,人们考虑问题的基础在亲疏利益,由此来看,这个社会从来不信任逻辑和客观事实,他们只信自己的利,他们所追寻和渴望的,只是自己心中的愿望得以满足,而不是客观现实是什么。
在中国的文艺作品中,最常见表现的主题之一,是情与法的冲突。作为具有司法精神的西方,他们往往选择用法律结束一切。但是,中国通常选择的是情感,是能用情感的一定要顺应人情,哪怕违反法律;实在不能顺应情感需要了,即使依照法律,也要最大限度地照顾情感。因此,在中国的文艺里,情感永远大于理性,故事的走向取决于情感而非理性。
在此情况下,理性逻辑就毫无用处了。因为读者也好,作者也好,看故事的和说故事的,都只会想着如何符合大众情感,即使逻辑事实是A,但如果B更符合大众情感需求,作家也一定要想尽办法,把故事结尾扭转成B,即使不顾逻辑。否则不论作者还是读者,都不愿意接受“真相”,那么这故事就废了。
因此,中国现在电视上,最爱播的一种电视剧是家庭情感剧,而在这类剧情里,编剧所考虑的只是怎么煽情,怎么调动起观众情感,然后安排一个观众的情感上喜欢的结局,如此而已,至于法律、逻辑是毫无用处的。
所以我们会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影视剧里的人物,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着,感天动地地喊着,但从来没人去纠结,这些剧情是否合理,是否合法。一些家庭情感伦理剧里,主角受尽了违法的摧残,但从头到尾就从来没见到过警察和法官的影子。当事人受到违法侵害,首先想的不是诉诸法律,而是如何用情感打动对方,让其补偿自己。然后她满大街呼喊,让街坊邻居出来,看自己遭遇多么苦,尽量拉拢更多的人,站在自己一方,和自己一起一把鼻涕一把泪地感动更多的人。他们所依据的完全是人情义理,是普通人的良心原则,而从来没有拿起过法律武器。每每看到这样的剧情,我就感叹,这故事太没道理了!但是,中国就是这样,道理不重要,如何符合情感,如果让观众哭才重要。
由情感出发,中国进而形成了纯粹的利益化社会。邓小平在讲改革开放时,曾说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但实际上“解放思想”人们做到了,“实事求是”还是免了吧。我们所谓的“解放思想”,其实就是将利益作为评判一切事物和行为的基本标准,从私利出发看待问题,以追逐个人利益为全部目的。
这种思维方式,从根本上否定了科学和逻辑。我们写不好推理小说,在我看来,不是我们的逻辑不好,而是我们压根就拒绝接受逻辑。我们考虑问题的根本是“这件事怎么做对我有利”,或者是“这个故事哪种结局我愿意接受”,人们只接受自己喜欢接受的故事“真相”,而从来拒绝接受真正的真相。有这种思想形式,作者怎么可能去努力揭示真相呢?作者也好,读者也好,看故事只想得到情感的满足,在此状态下,逻辑和真相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只需满足情感就得了。中国最经典的小说之一是《三国演义》,在这部小说里,写的最好的是诸葛亮与各路敌人的“斗智”。书中的诸葛亮遭遇了各种敌方人物的刁难和设计,但是,他的处理方式,并不是找出真相,揭露对方阴谋,而是耍一个更聪明的阴谋,制倒对方,把对方坑死。在这个过程中,对方并非因为被看破阴谋而失败,而是诸葛亮用了更高明的阴谋,把对方制得施展不了阴谋,或者使阴谋无效。在此过程中,阴谋是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必须是诸葛亮赢了。所以从根本上讲,我觉得我国大部分读者,其实不需要推理小说,而只要悬念侠义小说就行。我们看书只追求人情义理的满足,大家想看到的只是好人有好报,恶人遭惩罚,那么,逻辑、思考、道理有什么用呢?只要把“惩恶扬善”写的精彩就得了,至于逻辑根本不重要。
我们国家的人民,大部分其实都很藐视法律,他们所追求的,只是大众情感的满足。一个当官的打了老百姓,大部分人民只会得出“官员不法”的结论,哪怕经调查被打者是刁民,甚至可能是流氓袭击当官的,但我们只愿意相信是官员不法,横行霸道。我们从情感出发,从来不想也不愿接受逻辑和客观事实。长此以往,统治者也极力迎合人们的心理,他们只告诉老百姓他们想知道和愿意接受的“真相”,至于真正的真相就没什么存在必要了。
从上到下,我们思考方式都是人情和利益,从来没打算接受科学和客观,那么,真相对我国人从来都是不必要的。推理小说是追求真相的文学,一个从来不需要真相,不接受对自己不利的真相的民族,只追求人情和利益的满足,这样的人真的需要推理小说吗?

只享云 发表于 2016-10-11 08:29:51

我感到有点方。

tessa8199 发表于 2016-10-11 09:23:00

说到底还是穷、落后、法制不健全。光闭着眼睛做中国梦了。

火舞猫 发表于 2016-10-11 10:12:39

小心查水表。

藤原加寿子 发表于 2016-10-11 15:48:17

说的好有道理!也点醒了我为什么这么多年都会碰壁的原因,就是我太有原则了和社会环境格格不入。当看见不合理的事情,我总是质疑不合理。当看见有人考试作弊,有人损害集体利益,有人玩419玩出一身病……我第一反应只是和他们断交。却从来没想过如何利用他们的弱点获得自己的利益。

xiaobai1212 发表于 2016-10-13 16:21:17

体制决定一切

shxx_lee 发表于 2016-10-14 13:14:02

本帖最后由 shxx_lee 于 2016-10-14 13:32 编辑

略微偏激了.
其实现在推理也主要是日本,在发源地欧洲也不算大众.去美国旅游路过书店,最显眼的也绝对不是推理作品.总不能说这2个地区也拒绝接受逻辑啊.
中国应该说是起步晚的关系,虽然看的不多,但很多的选择题材上还局限在一些老旧的题材,基本都是别人玩过的.所以就算是中规中矩的作品,只要没新意,也会显得写得不好.按楼主看法,中国人真的这么劣根性,那就写人情和真相的冲突,也不是不可以.侦探找出关键被村民追杀,本身也是一个很好的题材.只是这样很容易就变成硬派小说了.这种在日本会归为推理,在中国会归到其他类型去了.可能主角会因为贴合国情变为公安,之后就是大家电视里看到的警匪片或者法庭片.
反正我觉得近期日本的很多新作也很扯,加入各种元素.但问题是日本民众经过多年的培养,都可以接受.
穿越加个推理,超能力加个推理,通灵加个推理,诡异人设加个推理,过度深刻的社会题材等等...在中国都没市场.如果这么瞎扯,甚至连推理迷都不会买单.豆瓣的书评就可以让作家惨死,出版社赔本.毕竟现在能卖出去的纸质书都是包装华丽的瞎扯,例如什么安东尼啊.或者各种已经成名的网络言情和仙侠小说.
诡计太复杂的不卖,诡计太老套的不卖,社会内容太深刻也不卖.大家都看惯了好作品,才几个人愿意掏钱支持现在的中国推理?其实现在作家也不容易.
不能站在巨人的肩上俯视一切.
总之,本来就小众的方向,就支持他慢慢发展好了.

ll841123 发表于 2016-10-14 13:52:48

shxx_lee 发表于 2016-10-14 13:14
略微偏激了.
其实现在推理也主要是日本,在发源地欧洲也不算大众.去美国旅游路过书店,最显眼的也绝对不是推 ...

我主要是针对为什么中国推理比较小众这点来考虑的。

inmorning 发表于 2016-10-14 22:36:11

本帖最后由 inmorning 于 2016-10-14 22:41 编辑

樓主要不要舉個例子?我覺得這個"中國人追求義理不在乎真相所以無法寫好推理"的論述無法說服我啊。撇開三國這種古老的例子,現代有哪個推理小說家讓你覺得他故意迴避真相而只為滿足讀者心理?舉一些例子讓我心服吧。

三國背景是戰爭,所謂兵不厭詐,怎麼能和一般的刑案相提?孔明在裡頭多半是設局者,相當於推理小說中"犯人"的角色,而不是偵探,他要追求的原本就不是真相。我覺得三國演義中沒有強調如何揭發陰謀,是因為他更強調"攻心計"--全是心理活動,當然少有可推之理。當然你可以說被孔明騙的人很多都是沒有花心思去推理,揭發孔明的陰謀啦...

我倒覺得華文推理發展更大的阻礙因素是出版環境。近幾年紅起來的很多懸疑小說都是網路連載起家,也確實都非常非常吸引人,但很多最後都證實只會挖坑而無土可填,甚至後來還要粉絲幫一把填(汗)。但論開頭,說真的這些作品一般要比中規中矩的推理要吸引人...你要一路追,才會發現自己被騙,但彼時該作家早已名利雙收了。至今我也不知道,只會挖坑到底算不算有才華?

inmorning 发表于 2016-10-14 22:49:21

另外,像阿嘉莎克莉斯汀的作品中,不也有出現偵探顧及義理而偏袒犯人的情節?可見這種心理並不是"a china thing",也不見得就會讓中國人寫不出好推理來。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一向是个人情义理的社会,尊奉的法则其实是实用主义